春分将至,绿肥田间管理进入关键阶段。为保障绿肥稳产增产,助力农业绿色转型,近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专家刘春增教授、信阳综合试验站联合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我县绿肥示范基地,开展春季绿肥管理科技服务活动,为农户和企业送技术、解难题、促发展。
在罗山县绿肥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实地察看了紫云英、光叶苕子等绿肥作物的长势,针对部分田块因前期低温、干旱导致的生长滞后问题,现场“问诊开方”。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研究员吕玉虎提出三点关键技术措施:一是抓住2月下旬气温回升的窗口期,追施适量氮肥促进绿肥快速返青;二是及时清沟理墒,防范春季多雨引发的渍害;三是加强病虫害动态监测,推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针对紫云英留种田块,吕玉虎研究员特别提醒通过叶面喷施硼钼肥提升结荚率,并选用精喹禾灵等药剂精准防控禾本科杂草;对计划翻压还田的绿肥田,则强调需在盛花期及时翻压,翻后科学调控田间水位,最大限度锁住养分。
在田间地头的交谈会上,专家团队与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代表深入探讨绿肥产业发展前景。“绿肥不仅是‘天然氮库’,更是提质增效的‘绿色引擎’。”刘春增教授指出,通过绿肥还田技术可减少化肥用量20%-30%,显著提升稻米品质与安全性,助力打造“绿肥+优质稻”“绿肥+生态茶园”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与会专家还分享了绿肥混播、周年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鼓励农户延伸绿肥产业链,探索“种养结合”“农旅融合”新路径。
作为豫南稻区绿肥技术推广的重要枢纽,罗山县农科所将持续深化与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依托示范基地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今年计划在东铺、高店、竹竿等乡镇建设绿肥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配套无人机飞防、智能监测等现代农业装备,并通过“田间课堂”“线上答疑”等形式强化技术培训,推动绿肥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为全县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科技服务活动共指导农户5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200余份,为解决绿肥春管难题、提振种植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绿肥产业的蓬勃发展,“沃土丰产、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罗山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