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牢产业定位。按照“三产带一产强二产”蓝图,把梳理出的116种资源转化为产业项目,做大红色旅游研学、茶旅康养休闲的三产,做强供港蔬菜、茶叶种植、油茶栽培的一产,做精毛尖、茶油、豆腐、粳米精深加工的二产。培育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9781元,一大批村民变身服务员、售货员、保洁员,仅民宿餐饮行业就有效带动400余人就地就业。
二是抓实集体经济。把壮大集体经济纳入全镇产业大局,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和发展方向上强化统筹,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个村达20万以上。红途公司累计开展红色研学教培2295期,覆盖学员81047人次。大力培育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1800余名群众通过集体经济实现就业增收。去年5月,该镇在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会上汇报壮大集体经济探索经验,典型案例印发全市推广。
三是抓强农业产业。该镇招商引入的天佑佳禾供港蔬菜基地,推动3个村与企业精准对接,提供生产、劳务等服务,每年稳定将110万吨生态蔬菜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今年该企业的菜心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首批“豫农优品”;有稻山房、天佑佳禾、明珠农业、大别山精米厂4家企业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稻山房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初审通过。大力发展铁铺豆腐和“两茶”种植产业,积极向上争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油茶新造林1333亩、改培888亩,带贫193户,每户增收1500元以上;全镇茶园2.8万亩,200亩以上种茶大户43人,年产干茶18万斤,产值超1亿元,蔬菜茶叶成熟季时群众就地务工收入不低于180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