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产业赋能彭新镇 文旅融合谱新篇
来源:彭新镇时间:2025-04-15浏览量:
分享:

  彭新镇,坐落于罗山南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当下,彭新镇正以产业为笔、文旅为墨,全力书写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崭新篇章。

  彭新镇深度挖掘自身优势,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红色文化、绿色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交相辉映。乌龟石绿地公园、程子华办公旧址、曾店皮影基地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过上级支持、政府自筹、名人捐赠等多元渠道筹集资金,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项目焕发新活力。同时,创新打造特色品牌IP,按照 “查县志—拍现场—入户访—归纳写” 的模式,广泛收集红色故事、奇石景观、非遗影像等素材,借助新媒体平台,创作出一系列如《枪林弹雨长岭岗》《杨家湾奇石》《最美剪纸》等独具魅力的文旅 IP,有效提升了彭新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精心规划彭新 “一日游” 项目,并融入罗山南部旅游大循环,将曾店皮影基地、倒座中学、乌龟石绿地公园等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体验,也为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气。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彭新镇产业兴旺的关键。在南部四村(江榜、张洼、杨店、天竹),整合 49 家小作坊,集中力量发展红薯粉条经济,打造的 “骏飞粉条” 品牌市场反响良好,年产值超 400 万元。中部四村(张堆、仁和、前锋、茶山)聚焦茶叶品质提升,成功推出 “彭新银针”“猫头寨荒茶”“箭杆山茶” 等特色品牌,年产值突破 600 万元。北部四村(曾店、西湾、张堂、公山)以曾店村为核心,整合夜市烧烤、猪油馍门店,成立 “曾店小吃街协会”,打响 “彭新猪油馍”“曾店夜烧烤” 品牌,打造南信叶路特色小吃新体验。景观四村(红堂、前锋、万寿、明月)则依托寿带、朱鹮等珍稀鸟类资源,以红堂为中心,以 “鸟导” 为引领,借助自媒体宣传,融入全县 “观鸟联盟”,不断拓展 “鸟导” 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彭新镇积极布局康养产业,为产业发展增添幸福底色。精准定位,依托江榜、前锋、天竹的生态资源和杨店的集镇优势,构建 “一集三区” 康养空间,包括建设江榜康养基地、打造天竹民宿集群、开发前锋森林疗养,充分发挥杨店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关注留守老人群体,积极对接乡贤引进外资入股,为本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注重医养融合,康养基地与镇卫生院签约合作,建立 “镇村一体” 康养服务网,定期开展 “名医下村” 活动,为居民提供身体检查、中医理疗、慢性病诊疗等全方位服务,切实做到 “康养到家”。

  展望未来,彭新镇将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生态建设与文旅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继续做大做强洋嘉湖稻虾稻鱼共作品牌,推动茶叶、粉条、豆制品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扶持皮影、剪纸、舞狮和舞龙等新兴文化产业,建立合作社与农户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与群众 “双增收”。在文旅深度融合上,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规划南部山区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绿交织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与交通、财政等部门沟通协作,争取县级补助资金,打通并建成长岭岗至程子华办公旧址红色旅游路,丰富何家冲红色旅游内涵。通过举办非遗皮影传承、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丰富旅游业态,推动 “农业 + 文旅 + 康养” 协同发展。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积极争取移民、老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统筹利用农林水政策支持项目,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农耕文化元素,打造 “一村一景” 的美丽乡村风貌。

  今年,彭新镇将鸡商高速彭新出口与乌龟石绿地公园连接项目作为工作重点,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完善沿路两个生产组的路、堰、住房、路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乡村公交站、充电桩、餐饮宾馆,提升集镇窗口形象,扩大集镇规模,为产业发展营造更优质的环境。彭新镇正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决心,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未来,彭新镇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挖掘产业潜力,提升文旅品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