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24年04月25日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开拓跨越发展新路径
时间 : 2016年07月15日  来源 : 政府办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4238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一章 开拓跨越发展新路径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要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创新招商方式,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一节 强化要素保障

围绕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瓶颈制约,加快土地、投融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完善要素供给和市场化交易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

一、强化土地保障

多措并举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积极争取土地用途转用审批、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试点。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整治空心村,农村地区空出的用地指标重点向乡镇倾斜,进一步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工业用地竞争性出让机制,建立产业用地与产出效益挂钩制度,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两年评价一次的动态评估和考核制度,通过税费调节,建立用地效率过低项目退出倒逼机制。对基础设施和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用地,实行严格的用地规划、评价、考核和约束制度。建立城镇低效用地流转和二次开发奖惩制度,对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实行贷款补贴、降低土地使用税费等激励机制,建立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跟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导向,大力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设立支持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和财政有限担保代偿损失制度,进一步发挥信誉担保基金的融资担保功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新兴产业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重大项目。

创新信贷服务方式。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引导银行通过延时错时、逐户拜访、开办网络金融业务等方式,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加大小微企业批量营销力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等抵质押贷款试点,扩大小微企业抵质押物范围。

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中期票据等获取中长期资金支持。鼓励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积极对接争取各类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支持。

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在重点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统融统还”融资模式。探索以土地储备贷款、保险资金投入、委托贷款、股权投资信托、收益权质押贷款、发行基金等融资模式支持土地开发。积极引导和利用公积金贷款、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信托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引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数据库,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投资类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典当行等机构的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支持帮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进一步完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案件的查办力度,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三、强化人才保障

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深入推进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工程,通过技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快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强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开发,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工学结合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提升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创业能力。

大力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工作平台,引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服务团队。坚持“人才、团队、项目”一体化引进,鼓励拥有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或团队“带土移植”、“带技创业”,探索项目合作、智力引进等柔性引进方式,大力引进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高层次、创业型人才到我县创业。鼓励支持企业高层间的交流合作,培育一支有战略眼光、懂经营、会管理、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重点在研发设计、技术服务、金融、商务、医疗卫生、法律、会计、咨询、投资等领域培养和集聚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和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建立以能力、贡献、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健全以激励创新和产业化业绩为评价导向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完善股权、期权激励等智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鼓励企业对核心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依托产业园区,为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和全过程、人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支持人才在企业、高校院所、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完善薪酬、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壮大企业家队伍,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为企业家成长营造宽松环境。

第二节 加强科技支撑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链、全民创业链、服务保障链“三链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切实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设立创新基金,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以组建“河南省茶业集成创新与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秸杆回收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猪粪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加工、循环经济、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加快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协同创新组织建设。以产业聚集区、石材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载体,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共建成果转化基金。在北部建立粮食、果蔬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在南部建立茶叶、水产种养科技推广应用示范园。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聚集区、石材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以现代农业种养、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产业为重点,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和开展研发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继续实施院县共建科技示范工程,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探索共建研发机构和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协同创新模式,引导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和供需有效对接。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发挥“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社区,引导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创新创业组织发展,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创业创新格局。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技术需求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投资、金融、孵化、科技服务等专业机构间互动与合作,支持建设创业园、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一批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创业培育、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完善创新服务制度。整合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探索以科技券等形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创新投入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推行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优先购买制度,争取国家、省、市政府扩大采购我县创新产品的规模和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创新科技投融资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创新。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面向人人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鼓励引导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推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落实创新创业引领中原行动,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

第三节 完善政策体系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政府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自由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产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单位产值能耗和水耗、单位面积产出等标准,对新落地项目从投入产出、投资强度、资源能源消耗、吸纳就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低端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实行分类供地制度,对产业用地供地方式、年限和地价实行分类供地管理,促进土地资源向高效益、高产出、高科技企业集聚;开展2.5产业用地试点,降低研发产业用地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对入驻企业进行年度评估,探索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和优惠政策所得追偿机制。

第四节 创新招商方式

积极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提高招商效果和服务水平,推进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单个项目招商为主体向以功能区块整体招商为主体转变、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

坚持精准招商,提高招商效果。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引进企业类别和名录,明确招商方向,突出招商重点。开展建链、补链、延链招商,拓展招商引资的“高度、广度、深度和关联度”,招商项目要符合产业发展定位(“高度”),要在全国范围招选优质项目(“广度”),深挖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核心龙头企业(“深度”),引进有利于上下游配套和横向关联(“关联度”)的项目。绘制招商地图,编制招商题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为重点,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在重点区域建立联络点、与知名商会和行业协会合作等方式,采取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集群招商、定向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与实力强、业绩好的地产企业共建、共管、共营园区方式,实现精准招商、快速招商。

坚持精准服务,提高招商服务水平。完善招商项目推进的统筹协调、专业评审、问题会商、工作督办和责任考核机制,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建设进度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招商项目按期建成运营。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主动从优惠政策落地、境内外人才引进、专项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为招商项目和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发展。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本规划纲要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原则,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举全县之力,共同努力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一、加强规划衔接

加强与河南省、信阳市“十三五”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与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加强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衔接,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整体合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组织落实

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维护本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重大经济活动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和布局来开展,切实保障规划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作用。根据本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各部门要各司其责,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本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项目,要分解落实任务,建立责任制,明确要求和进度。

三、加强实施监督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体制,充分听取河南省、信阳市规划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完善报告和沟通机制。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促进全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四、完善评估制度

完善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年度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实行滚动评估。通过“编制—实施—评估—调整—实施”方式,完善规划内容,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我县在新常态下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努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7 www.luosh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政府
罗山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负责日常维护
主办单位:罗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罗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376-2178559
网站标识码:4115210001 豫公网安备41152102000003 豫ICP备12025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