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农事正忙。罗山县莽张镇甘岗村邀请两名安徽红薯种植技术专家走进田间,为当地红薯育苗工作“把脉问诊”。据悉,今年该村准备了一万多斤的红薯种,计划培育2个大棚的优质薯苗,再通过剪枝移栽的方式扦插种植红薯苗,预计可种植上万亩红薯,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发展红薯种植,进一步夯实特色产业基础。从传统种植到延伸产业链,甘岗村正以“小切口”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技术进村,育苗提质增效。甘岗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适合红薯种植,但过去因技术粗放、品种单一,产量和效益难以突破。近年来,村里通过“引技术、优品种”逐步破题,邀请省内外农技专家到村指导。此次育苗期间,来自安徽省的两位专家重点推广了地膜保温、分段控湿等实用技术,帮助农户提升育苗效率。“以前薯苗成活率不到七成,现在按新方法管理,预计能提高到九成!”村民张大姐边学边记,干劲十足。村支书陈然介绍,今年培育的薯苗抗病性强、品相好,预计亩产可提升15%-20%。
灵活经营,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为让红薯“种得好”更“卖得值”,甘岗村探索出“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方面鼓励农户自种自销,利用家庭作坊制作红薯粉条、薯干等传统农产品;另一方面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红薯粉加工厂,以保底价收购鲜薯,统一加工成红薯淀粉、粉丝等产品,逐步打造特色品牌。村民甘大叔算了一笔账:“我家5亩地年产红薯1万多斤,一半卖给加工厂,一半自己做粉条,一年能挣2万多元!”2024年,甘岗村红薯粉加工厂年加工鲜薯约200吨,产品通过线下商超供货、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等方式已销往周边县市。
抱团发展,凝聚产业合力。甘岗村还积极联动邻近的朱洼村、王乡村、凉亭村等几个村,通过“统一供苗、分散种植、集中收购”的方式,逐步形成连片种植区。去年,片区红薯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年收益增加5000元以上。“现在种红薯有技术指导,销售也有兜底,大伙儿心里踏实多了。”邻村种植户陈大爷说道。
谈及未来规划,村支书陈然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投资购买真空包装机,升级产品包装,并设计注册商标,提升红薯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从零散种植到初具规模,从自给自足到走向市场,甘岗村以红薯为媒,正蹚出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